中新网河池11月18日电 (陈沿佑)“我发现山歌很特别,它以歌唱的方式,把我们日常生活的情感表达出来。”缅甸未来新闻社副总编辑梁玉华近日受访时说。
11月18日至16日,来自泰国、柬埔寨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海外媒体代表走进广西河池市,深入了解其在文旅和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成就,感受广西山区变迁。
在走访期间,梁玉华向当地壮族歌手郭桂英学唱山歌。她亲身体验后表示,山歌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,能以悠扬旋律将生活点滴与细腻情感娓娓道来。
在走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天河镇的千亩百香果基地时,老挝国家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马诺利·科昆博里萨克在详细了解基地种植模式与发展情况后表示,百香果在老挝同样广泛种植,若能借鉴中国大型农场的规模化种植经验,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,将有效减少老挝贫困人口数量,助力贫困家庭脱贫增收。
“在老挝,大型百香果农场并不多,多数都是由家庭或小农户经营。回到老挝之后,我会把这里的经验告诉种百香果的亲友,他们可以从中国的这个农场学习种植经验。”马诺利·科昆博里萨克说。
河池宜州是刘三姐的故乡。在这片土地上,刘三姐不只是流传千古的传说人物,也是流淌在烟火间的文化符号。泰国媒体人诺帕里·卡蒙苏万在宜州换上戏服化身“秀才”,沉浸式过足了“山歌瘾”。他还现场即兴用泰语唱响山歌,让这份跨越国界的文化共鸣愈发鲜活。
诺帕里·卡蒙苏万介绍,泰国同样拥有诸多特色文化,且一直尝试向游客推广,但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往往显得枯燥乏味。而沉浸式体验,恰恰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新颖鲜活的叙事方式。
从悠扬山歌里的文化共鸣,到百香果基地中的发展启示,再到沉浸式体验里的文明交融,海外媒体人三天的广西河池之旅,既是一次见证山区蜕变的探索之旅,更是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与经验共享。当特色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传递,当发展智慧以更开放的姿态交流,文明的纽带愈发坚韧,共赢的未来愈发清晰。广西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,正以独特的魅力,书写着更多联结中外、共促发展的动人故事。(完)
相关报道
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
- 1废弃矿山变身千亩樱花园 锦绣太原以花为媒促文旅消费32048
- 2第十九届文博会暨深圳设计周招商推介会在柏林举办26909
- 3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于学文:中国式现代化讲求“美美与共”25933
- 4“宝岛情缘——台湾知名画家邀请展”在港开幕20465
- 5在澳中资民企:做中澳经贸合作共赢的桥梁19748
- 6餐刀刀把原为象牙制 洋山海关在进口货物中查获夹藏象牙制品371克17287
- 7东西问丨宁一:中医药文化如何在东南亚“落地生根”?14523
- 8废弃矿山变身千亩樱花园 锦绣太原以花为媒促文旅消费13011
- 9四大增长极GDP全国占比均下降 这两大板块占比悄然增长12074
- 10“漠南盐池”蝶变“生态名片”:察汗淖尔湿地“颜值”飙升12045






